他们的杂交旱稻重大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意味着,万一全球气候发生变化,干旱缺水地区也有机会让农业平稳着陆。
曾与西藏大学教授、钟扬博士生德吉有所接触的他,对钟扬的相关事迹早有耳闻。为了创作剧本,周涛不得不一遍遍自虐般地回顾有关钟扬的记忆片段,回顾这个也曾将博导的衣袍披给他,勉励他博导的衣服都穿过了,还考不上博士吗的前辈。
4月4日晚上,修缮一新的复旦大学相辉堂北堂迎来原创话剧《种子天堂》的正式公演。话剧舞台的魅力同样让许多普通观众泪目。有时会想象钟扬老师真的出现在面前的情形。但她说:我们都知道钟老师的光荣与梦想。打开来,里边就有小小一袋寄托着思念的蒲公英种子。
这部剧也算完成了钟老师的一个心愿。由复旦剧社指导教师周涛担任编剧及导演,这部原创剧目的演员完全由复旦剧社的学生和校友组成。焦扬指出2018届毕业生今后三十年干事创业的黄金期,正好处在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攻坚期。
应届毕业生代表讲述故事与思考400多位应届毕业生代表既是听课学生,又是授课主体的一部分。时而来个随堂测试——请复旦求学期间出国留学过的同学举手。通过榜样的力量传承出复旦人追求真理、家国天下、开放自由、自强不息的四大基因。在焦扬的殷切期待中,下课铃声响起,现场也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此次课程中,故事依然丰富。四问四答真正的答卷人也是授课主体一份子同学们。
课程中,焦扬时而与学生们开展复旦的基因是什么复旦的基调是什么颜色的互动。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复旦人有追求真理的红色基因、实践基因和学术基因。在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母校将与你们共同奋斗,一起建设新时代,一起交出自己的时代答卷。
现场听课的毕业生复旦的基因,深深植入每一代复旦人的精神世界。希望并相信每个毕业生都能交出一份无愧于复旦、无悔于初心,不辜负国家、不辜负人民、不辜负时代的优秀答卷。在真理的星空下自由翱翔,在学术的海洋里自由搏击,在创新的草原上自由驰骋,复旦就是这样的土壤,学生能尽情地探求真理、钻研科学、张扬个性,全面而自由地发展。有校友坚持初心指引,本科攻读8年,拿下欧洲顶尖研究所博士录取资格的励志成长记。
同学们,复旦将因为你们而更加光荣。母校的大门将永远对每一位校友敞开。
要交出一份无愧于复旦人、无悔于初心,不辜负国家、人民和时代的优秀答卷,焦扬寄语毕业生们:用实干回答青春之问,用求索回答未来之问,用奋斗回答人生之问,用奉献回答时代之问。在今日课堂上,焦扬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提出的新的历史命题作为开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新时代,是他们最大的人生际遇,也是最大的人生考验。正如焦扬在课堂上说的:毕业生永远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课程一开始,数张应届毕业生们的毕业美图来袭,看到熟悉的人和熟悉的风景,毕业生们的目光一下子就聚焦起来。无论你来自哪里,在复旦都可以感受到开放、包容、平等的文化气息。复旦人追求卓越、坚韧不拔、与时俱进。新闻中心讯 又是一个曦园流水、栀子花开的美好季节,又一届复旦学子整装待发、拥抱时代。
青年人只有融入时代、奉献时代,把自己当作亿万群众的一员,与全国人民一起爬坡过坎,才能书写历史、书写人生。2018届毕业生离校前的最后一课,是一堂授课教师与学生齐心协力完成的课程。
2017年9月,焦扬又为新生授讲开学第一堂思政课。课堂全程,焦扬就像一位知心的导师一样,道出了同学们的心里话,打开了同学们的心中结,让他们坚定地理解了——新时代不是与个人无关的宏大叙事,而是生动体现在每一位同学的选择和奋斗中。
时而抛出一个个引发共鸣的人生话题。上课的学生都感到一种强烈的共荣感。
单单关于基因的解读过程,焦扬就列举了20多个复旦人和复旦人群体的故事。无论你身在何方,复旦永远是你们的精神家园。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是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他说,自己的创业团队已经与上海多家医院进行了合作,从事人工智能与医学相结合的领域研究,未来我们会在实干与奋斗中追求理想,交出新时代青年的优秀答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就是青年人的初心。
延续去年毕业生思政课的复旦人气质话题,此次思政课聚焦了复旦人的基因。有35位校友用半世纪人生谱写的奉献之歌。
生命科学学院应届博士毕业生顾卓雅对焦书记说的用奉献回答时代之问特别有共鸣,焦书记说,请相信,伟大的时代一定是充满奉献精神的时代,奉献是对新时代最好的回答。救国、报国、强国,串起复旦人一个多世纪为何办学、为谁办学、如何办学的主线。
此次课程同时是教育部主办,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复旦大学负责承办的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报告会。复旦和上医创始人的故事告诉我们,自创校之日起,复旦人就背负着民族兴亡的历史重任,形成了家国天下的基因。毕业后你们将真正独立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复旦的基因、精神和文化,将一直陪伴大家。
焦扬建议毕业生们带着自信拥抱新时代,带着理性认识新时代,带着责任建设新时代。他们将如何拥抱新时代,如何作答新时代的考卷?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在给复旦应届毕业生的最后一堂思政课上为大家指明了方向。
哲学学院硕士毕业生张敏琪说。远大的形象,从马相伯、颜福庆、陈望道、杨西光、苏步青、谢希德等老党委书记、老校长,再谈到谭其骧、蒋学模、吴浩青、蔡祖泉、谷超豪、张薰华、陈其人、陆谷孙、陈大康等学术大家
复旦的文化,深深镌刻在每一位复旦人的骨子里,融入到每一位复旦人的血液中。有校友坚持初心指引,本科攻读8年,拿下欧洲顶尖研究所博士录取资格的励志成长记。